欧阳娜娜答辩现场“套路满满”,留学生:要是我也这样早就凉了...
前不久,自带“明星留学生”光环的欧阳娜娜就参加了一场“别开生面”的转正答辩。
先不说娜比表现如何,光是这个事情就引发了不少的讨论。
不仅有在线求娜比转正答辩PPT模板的。
甚至还有人模仿娜比的报告模板,收获到了满满好评。
那么,下面就和小编来一起看看娜比在答辩中都做了什么吧...
从开头就知道,娜比这次参加的是“明星语音录音员”试用期转正答辩。
参加答辩会,包括HR、老板、总监和产品经理四人,就设置上可以说非常还原了。
娜比要做的事情,就是要完成个人陈述和完成答后Q&A了。
首先一开始,自然就是要展现试用期期间的工作表现了,娜比是这么说的——
期间,她还辅以一些指标数据的展示以及一些升华。
在后面的Q&A环节中,娜比被问到对未来工作的规划。
她是这么回答的——
这些互联网术语,对于已经上班的工作党来说,是不是一股熟悉的味道~
不禁暗暗感慨一下,这不就是国内大厂现状吗
娜比说的这些事情,让旁边的产品经理来了一句“官方吐槽”:
最后,在谈及实际的工作计划时,娜比再次“语出惊人”——
不得不说,这一开口就是老互联网人了。
这一段也让不少网友感受到了一些莫可名状的“卷”。
当然,毕竟这段答辩视频本质上只是一种营销手段,网友还是非常“实诚”地进行了批评。
客观地说,答辩中出现专业术语,听起来有模有样,似乎令人为之一振。
而且这种似乎逐渐成为了互联网企业面试者的“套路”,近乎标准统一的用词与措辞,固定的回答模板。
但在现实中,这真的能“俘获”HR们的芳心吗?
显然不能!
就像此前在《初入职场的我们》中一位澳洲留学生面试时的表现,两者大同小异。
无论是介绍自己的实习经历,还是取得的比赛成绩,或者是对于办公室布局的细节观察,但大家对此并不十分买账。
有人评论:我觉得他的面试很虚,他说的那些东西没头没尾,外人听着很厉害,但实际上没说一个具体的项目。
董明珠最后对他的点评是“老成”,用词也是十分微妙。
老成,可以意味着这位留学生面试者在表现上自信非凡,势如破竹;同时也暗含着“过度包装”,“匠气太重”的观感。
大家觉得呢?
疫情反反复复,无论是线上网课还是线下面授,大家对于留学生活都拿捏了吗?
对于赶due、做pre还是加teamwork这些事情,相信大家多少也有点概念了。
大家看了上面娜比在做转正pre时,应该也能明显感觉到,视频中有很多细节都被艺术化加工,对于现实的参考意义略少。
那么,出国之后经常能碰到要做pre的情况,又该如何面对呢?
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一个比较实用的好方法!
首先,在做pre前可以做一些摘记卡片(notecard),这对于梳理要演讲的东西相当实用。
把内容用point by point的形式写下来,拿在手里,忘词的时候真的很管用。
在做pre时,如果紧张可以双手交叉,握住一只手的食指,这样很管用,据说是因为十指连心。
还是紧张的话,可以死死盯住一个人的眼睛,比如你的一个熟人,这样就不会在意别人的目光了。
当然,用老一辈的话说,你也可以把听众们都想成蔬菜。
其实我们可以将口语表达的场合分成三种类型:
第一种是formal english,应用场景主要是打工/实习面试做presention,也可以说是最正式的一类。
第二种是academic english,应用场景主要是和大学教授/导师沟通,或者在银行、移民局、警察局、医院办重要的事时用。
第三种就是daily english,和日常生活中说英语的同学,室友,朋友们交流用,和服务业人员交流时用,这一类是最随意的。
所以说,你的用词,说话的模式在不同场景下都应该是不一样的,就像“见什么人说什么话”一样,“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”也是很重要的。
至于表达技巧的话,则可以分为两类:一种是“词汇”,另一种是“语调语气”(比如连读、浊辅音、爆破音、停顿和语速等等)。
在这里,重点说下“词汇”类。
经常在国外大学做preseantation的同学就会知道,想得高分(一般情况下)你中间都说了什么其实并不重要,重要的是你的开头和结尾是不是印象深刻;有自信的气场,还有就是你的PPT。
中间说的内容不重要,重要的是结构清晰和流畅度,所以这其中最关键的就是,你在表达时所使用的连词和引导词。
举一些连词的例子:
至于引导词的话,道理和连词大同小异,只不过引导词更强调“结构”,是提醒听众你接下来要说什么的。
其实提高英语口语最好还是要置身在那个环境中。
英语不仅仅是一门语言,也代表了一种文化一个国家的思维方式。
如果有条件的话,最好是跟native speaker多说多练。
毕竟,人都会下意识地模仿对方的语音语调,与其自己琢磨不如直接跟local学效果来的好。